配送号码:
- 400*-363-028
- 400*-782-501
- 400*-540-517
东莞一共有35个镇街(园区)。不管您在哪一个镇街,只要向任意一个镇街政务服务大厅,任意一个窗口提交相关文件,这些文件就会流转到相关部门进行处理。申办人只需跑一次,甚至还不用跑,因为部分业务在线上就能完成办理。
东莞的政务服务不仅“全市通办”,还能“深莞通办”,助力深莞协同发展。成果背后是东莞人把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有效实践,而这样的实践还在东莞各个领域落地开花。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东莞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解决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东莞即将站上“万亿元GDP、千万人口”的新起点,谋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不断提升市民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让人与城市共成长。
政务服务
从“全市通办”到“深莞通办” 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因审批权限界限分明、不通用,业务不均衡、标准不统一、属地限制等问题,造成政务服务标准化、一体化和跨区域办事的障碍。如今,这些障碍在东莞正被逐个击破,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正被打通。
东莞提出以实现全市政务服务普惠化、便利化、均等化、无差别化为发展方向,不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推进政务服务能力建设由自发推进向全市统筹、整体规划迈进。以“全市通办”为例,办业务只需向就近办事窗口递交文件,文件就会自动流转到相关部门,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处理。
“以统一的事项标准、规范的综合窗口为基础。”东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方面介绍,通过“窗口前移、市镇通收、跨镇通办”三种模式,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在线下窗口实现全市通办、就近办理。刚开始,以东莞市民服务中心为核心,经过市民服务中心及东城、南城、莞城、厚街、东坑和万江6个试点镇街测试检验相关事项业务标准和流程后,再推广至全市实施。
目前,东莞已印发第一批、第二批全市通办事项清单,已实现公安、税务、交通、住建、卫健、生态、市监、水务、农业、宣传、民政等部门共235项政务服务事项在全市线下窗口通办,大大减少办事人跑动。截至2021年9月底,已办理跨厅通收业务超7000宗(除公安、税务)。
不仅有“全市通办”,东莞还创新推出了“深莞通办”,与深圳共建政务服务机制,通过统一业务标准和办理流程,实现两地跨城通办。如今,在东莞市民服务中心、松山湖、滨海湾及南部9镇全部建成“跨城通办”窗口,实现超400项深圳事项在莞可办。未来还将在社保、养老、人才引进、住房保障、医疗教育许可等民生事项持续拓宽通办范围,助力深莞协同发展。
深化“放管服”改革,东莞便民惠企措施持续上新,如推出“不动产一天办”改革品牌,12345热线“智能派单”,9大常见高频诉求“秒接秒派”。一项项的创新措施,全面提升东莞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获得感和幸福感。
乡村振兴
激发农村集体经济活力 培养乡村振兴生力军
东莞从30多年前“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乡村工业起步,如今,28万家制造业市场主体深嵌于东莞596个村(社区)。村是东莞经济发展乃至精神文明建设最坚实的肌理。东莞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遵循着“城乡一体化、全域项目化、产村融合化、基层治理现代化、文明创建常态化”的工作路径,助力596个村(社区)焕发新颜、释放新动能,走出了一条独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乡村振兴战略中,东莞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尤其东莞的村组集体净资产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全国的百分之五,如果它们能够焕发新动能,必然对东莞城市建设之路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提升村民获得感,进一步提高积极性。
9月份,东莞市首批特色精品示范村之一企石镇江边村迎来喜事,一天签下6个项目,涵盖特色餐饮、主题民宿、休闲游乐等。这是一座拥有700余年建村史的村落,清官海瑞曾客居于此,东江纵队曾把这里作为秘密的联络点。江边村集体主动牵手社会资本,提出把江边古村打造成为连接东莞乃至大湾区的重要古村文旅项目,推动实现乡村振兴,带动江边村乃至企石镇的旅游业和经济发展。
596个村(社区)各具特色,乡村振兴路径也是因地制宜,江边村以古村文旅为方向,而大朗镇的黎贝岭村则剑指“拓空间”,依托作为松山湖和大朗连接的重要区位优势,打造“4.0版新型产业园区”—贝岭工业大厦。以建设工业大厦的形式盘活土地,充实了村集体经济,未来将有效推动黎贝岭村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
典型还有厚街安排1.08亿元农村产业兴旺专项资金,全力培育和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完善镇社区合作招商利益共享机制,重点加强5000㎡及以上物业选商引资。在大岭山镇,明确提出结合“一红二源三香”文化品牌,重点发展特色,以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范围广、层次深,任重道远。东莞从“人才是第一资源”角度切入,搭建助农惠农“乡村讲堂”,培养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对新一届村组干部开展讲学,帮助迅速进入岗位,提升村组干部在新时期规范“三资”管理的意识和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能力。东莞通过系列举措,奋力开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
人居环境
从“背河发展”到“沿河布局” 打造高品质发展长廊
小桥流水、凉亭廊道、繁花锦簇,东莞市麻涌镇的华阳湖已成为周边游的“明星”打卡点。50多公里外,穿越东莞市常平镇的寒溪河也有了一番新景象,这条曾经被污染的“母亲河”,河道两岸绿草茵茵,美景如画。
东莞因河而盛、依水而兴,全市五大流域分别为东引运河、寒溪河、黄沙河、茅洲河、石马河,途经20多个镇街,构成东莞水系骨架。但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东莞城市水生态环境也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矛盾。因而水污染治理是一场绕不开的“遭遇战”,也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攻坚战”“歼灭战”。
东莞全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自2016年水污染治理攻坚战打响以来,东莞市四套领导班子成员亲自挂帅督战,通过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补水、生态修复和碧道建设等多项举措,对全市污染河涌实施科学、高效、精细治理。如今东莞的河湖面貌焕然一新,到处可见水清岸绿景**样子,更涌现出上述麻涌镇华阳湖、常平寒溪河等一批美丽河湖典型案例。
曾经“背河发展”的东莞,正沿河布局,通过流域治理带动区域价值提升,河道周边土地资源有望成为东莞新动能落地的重要载体,形成高品质发展长廊。典型如茅洲河,从“墨汁河”变为“生态河”,如今东莞正依托茅洲河打造智造长廊,沿岸集聚一批优秀智造企业,去年7月长江股份总部项目正式奠基,总投资3亿元,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4.28亿元,将优化提升沿岸社区经济结构。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如今全市2000多件实事在“实事码上看”的信息化平台上展示,一方面进行一体化管理及宣传,另一方面面向群众开放评论权限,引导积极、正向的社会关注,促成“好事传千里”的良性传播,提升群众参与度,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开启“万亿元GDP、千万人口”城市新篇章,让人与城市共成长,助力东莞迈向更高台阶。
采写 南都记者 梁锦弟
莞宣供图